多吃魚小孩會聰明?我們是不是只在乎「吃」什麼,而忘了我們身後的那片海—聽廖鴻基演講

吃魩仔魚小孩會變聰明?
不要再吃魩仔魚,台灣沿海海洋資源要枯竭了🐠
「閱讀島嶼文化」系列講座—食海:漁與魚/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,2020/7/12,中央書局)


市場買魚丶餐桌上吃魚
感謝老天爺,讓台灣擁有豐沛漁產
但由於缺乏認識
我們其實捕殺了許多對海洋生態平衡至關重要的魚類

比如常見的魩仔魚,廖鴻基就建議少吃
因為那是幾百種魚類的魚苗總稱
所以這些魚並不是長不大
而是許多待長大的小小魚

再來
這些魚苗的存在,其實可維持海洋生態的平衡
因為是許多沿海魚類的食物來源,也會吸引外海的魚前來吃

最後
其實這些魩仔魚可以不吃的原因是關於營養的迷思
魩仔魚可以補充鈣,好營養,小孩吃了會變聰明?



以下是廖鴻基提供的鈣含量比較

黑芝麻:2000mg/100g(每100g中的含量有2000mg)
魩仔魚:349 mg/100g(每100g中的含量有349mg)

最後的最後,
這其實是道德的問題
一位廖鴻基老師的學生
買下一碗魩仔魚,回家數數看有幾隻?
發現一共有五千多隻的小小魚



學生拍下了這照片,

說:「原來每隻魚的眼神都不一樣」

「生命的眼神,我們沒有在看」
我們在吃之前,有好好的挑選丶好好的認識丶好好的正眼凝視這些生命嗎?
我們又是帶著怎樣的態度,在吃一條魚呢?
下次要買魚丶吃魚之前,先等個三秒鐘吧!
觀察一下,再想一下
關於什麼魚比較能吃,什麼魚不適合
透過積極地認識,才能有更多選擇
透過消費者的行動,我們可以一起保護海洋資源,使之永續🌊🌊


截圖自台灣海鮮選擇指南
🔍搜尋:

留言